伟德国际备用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项目前景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文库,仅供内容测试使用。

 

详细介绍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有专家提出应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有专家提出应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
环保产业在国际上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对环保产业的狭义理解是终端控制,即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广义的理解则包括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是对产品从“生”到“死”的绿色全程呵护。
据统计,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已从1992年的2500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6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远远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率,成为各个国家十分重视的“朝阳产业”。
根据《“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预测,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环保服务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形成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环保服务公司,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40%,服务业在环保产业中的占比达到30%,这也表明我国的环境服务业发展更具潜力。


 

发展状况
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十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下,从2007年开始,环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政府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对策,受益于此,中国环保行业继续高速增长,且增速进一步提高。
2007年,中国采取综合措施推进污染减排,全国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48%,城镇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60%,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83.3万吨,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万吨,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下降,首次出现了“拐点”,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保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
2008年国家要求关停1300万千瓦小火电,淘汰600万吨炼钢、5000万吨水泥、1400万吨炼铁等一大批落后产能,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60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0万吨。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扩大。2008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74.2万吨,同比下降2.4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13.3万吨,同比下降3.96%,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678万吨/日。2008年下半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为扩大内需,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环保产业的投资也进一步加大。
中国环保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中国环保产业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环境产业”或“绿色产业”。
“十一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长速度,环保投资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核安全及辐射环境保护建设以及环境能力建设。2010年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将达8800-10000亿元左右,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
 

水处理的行业划分

1、行业的上、下游行业
环保水处理行业上游包括水处理剂、水处理设备、泵阀产品、建筑建材等行业。下游行业包括市政、电力、冶金、石化、造纸等各细分子行业。
2、上、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上游行业的水处理剂、水处理设备和材料、电气设备、建材原料的价格将直接影响水处理行业的成本,对行业内企业的利润产生影响。
上游行业的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将增加水处理行业的运营成本,对水处理行业产生不利影响。反之,上游行业竞争加剧、价格下降将增加水处理行业的利润,对水处理行业产生有利影响。
下游行业对水处理系统的投资力度将决定水处理行业的需求,如果下游行业发展迅速,对水处理系统的需求大幅增加,将会带动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提高水处理行业的利润总量。反之,下游行业开始停止对水处理系统投资,则会降低水处理行业的需求,进而减少水处理行业的利润总量。
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提高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游行业对环保水处理行业设计水平、建造工艺、建造材料等会提出新的要求,这将使得水处理公司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运用新工艺,以适应市场需求的转变。
 

环保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1] 
1.重点领域
在环保产业方面,一是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土壤修复,监测设备等,重点攻克膜生物反应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蓝藻治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装备等;二是发展环保产品,包括环保材料、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产业化示范膜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产品等;三是发展环保服务,建立以资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力度。[2] 
2.技术及装备
污水处理。重点攻克膜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重点示范污泥生物法消减、移动式应急水处理设备、水生态修复技术与装备。推广污水处理厂高效节能曝气、升级改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污泥处理处置等技术与装备。
垃圾处理。研发渗滤液处理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大型焚烧发电及烟气净化系统、中小型焚烧炉高效处理技术、大型填埋场沼气回收及发电技术和装备,大力推广生活垃圾预处理技术装备。
大气污染控制。研发推广重点行业烟气脱硝、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及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等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非电行业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改造提升现有燃煤电厂、大中型工业锅炉窑炉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加快先进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及细微粉尘控制技术的示范应用。
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加快研发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源等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与装备。推广安全有效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和装置。
监测设备。加快大型实验室通用分析、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应急环境监测、污染源烟气、工业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在线连续监测技术设备的开发和应用。[3] 
3.环保产品
环保材料。重点研发和示范膜材料和膜组件、高性能防渗材料、布袋除尘器高端纤维滤料和配件等;推广离子交换树脂、生物滤料及填料、高效活性炭等。
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示范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脱硝催化剂及其载体、高性能脱硫剂等;推广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杀菌灭藻剂、水处理消毒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等。
4.环保服务
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为重点,推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大力发展环境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认证评估、环境保险、环境法律诉讼和教育培训等环保服务体系,探索新兴服务模式。
 

关键技术

膜处理技术用于污水资源化、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研发重点是高性能膜材料及膜组件,降低成本、提升膜通量、延长膜材料使用寿命、提高抗污染性。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重点是污泥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后用于农田、焚烧及生产建材产品等处理处置技术,研发适用于中小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消减等污泥减量工艺。
脱硫脱硝技术用于电力、钢铁、有色等行业及工业锅炉窑炉烟气治理。研发重点是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资源化脱硫技术装备。
布袋及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用于火电、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重点是耐高温、耐腐蚀纤维及滤料的国产化,研发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优质滤袋和设备配件。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技术用于各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源污染控制及回收利用。研发重点是新型功能性吸附材料及吸附回收工艺技术,新型催化材料,优化催化燃烧及热回收技术。
柴油机(车)排气净化技术用于国IV以上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机和轻型柴油车。研发重点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及其装备、SCR催化器及相应的尿素喷射系统,以及高效率、高容量、低阻力微粒过滤器。
固体废物焚烧处理技术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研发重点是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及其传动系统、循环流化床预处理工艺技术、焚烧烟气净化技术、二英控制技术、飞灰处置技术等。
水生态修复技术用于受污染自然水体。重点研发赤潮、水华预报、预防和治理技术,生物控制技术和回收藻类、水生植物厌氧产沼气、发电及制肥的资源化技术,溢油污染水体修复技术等。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用于污染土壤修复。重点是受污染土壤原位解毒剂、异位稳定剂、用于路基材料的土壤固化剂以及受污染土壤固化体资源化技术及生物治理技术。
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用于环境监测。研发重点是有机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新型烟气连续自动检测技术、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危险品运输载体实时监测系统等。
 

发展前景

环保产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主要指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噪音控制设备、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备、环保监测分析仪器、环保药剂等的生产经营。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指利用废弃资源回收的各种产品,废渣综合利用,废液(水)综合利用,废气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三是环境服务,指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管理与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各种服务。
1.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主要包括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不进一步恶化而进行的各种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环境生态系统平衡恢复等活动。如植被恢复、沙漠治理、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物种多样化、新能源的开发等,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目前世界环境保护及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资源是绿色国民账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活动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有利于克服中国将资源和环境分头管理造成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水平降低的严峻状况。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的投入主要包括在资源开发保护(如绿地建设等)和生态平衡恢复活动中投入的各种研究、生产(治理)费用(如沙漠治理) 及其放弃的短期收益(如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其产出主要是环境资源价值(如林木储量、水资源储量、物种多样化等)的增加和各种损失(如洪水、土地沙漠化等) 的减少。具体可表现在采用经济与环境一体化核算制度(SEEA)时国内生产净值(EDP)的增加。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巨大,在SEEA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其产出效应在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没有反映出来,但增加其产出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长远效益。这类产业中大部分经济活动投入巨大、见效慢、产出物的消费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等“公共物品”特性,基本上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因此,在发展战略上应采取以政府统筹规划、统一投资、统一管理为主的思路。中国环境资源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管理力度不足、资金投入不够。在发展对策上,应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较快的速度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做好规划,并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
2.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
清洁生产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稀缺资源的代用及资源的再利用,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实现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主要包括研究、开发和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的三废排放量、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减少产品中有害物含量等。
早在1994年公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中国就将开展清洁生产列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重大行动中,并制定了行动依据、目标和行动内容。1998年又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号召。将清洁生产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向“前端治理”转变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加入WTO 后企业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对策。
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品和产出品分散在各个产业的生产过程中,是能全部市场化的产业,各产业内部完全具有自我积累和发展的机制。制约中国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机制。因此,整体上应采取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战略,政府通过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推进企业研究、发展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设备和洁净产品。同时,在中国采取措施推进ISO14000标准的实施,培育、发展和完善环保产业市场,规范市场秩序。
3.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
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在现实中表现为两个大的部分,其一是各类生产型企业内部的各种污染处理工艺以及为这些企业提供废弃物和污染物处理、综合利用与回收技术和设备的生产企业;其二是各种排放集中处理、综合利用与回收企业,在性质上相对于企业生产过程的延伸。后者的投入产出是可以进行独立统计的,前者则难以划分为独立的产业部门,较难进行投入产出(特别是产出)统计。
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包括资该品、上游企业提供的各种中间品和劳动力;其产出包括为排污企业提供污染物处理服务和保护环境两个方面,这种功能的两重性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提。
环境经济学理论认为,随着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污染源控制服务更多地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其投入将更多地依赖政府财政中的公共投入。但是,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的产出功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保护环境是这类产业产出的公共物品功能;另一方面,它还同时具有为排污企业提供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从后者来看,具有较完备的投入产出体系。在污染源控制职能社会化后,其服务职能具有市场化(即将污染控制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各排放企业)的基础。因此,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由于中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以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应采取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战略,依靠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通过各种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导社会上的科技、资金、管理等综合力量参与进来,形成“政府组织、部门牵头、企业出资”的新机制,为污染控制型环保产业提供市场化的条件,形成良性的积累和发展机制。而在经济发展的较高级阶段,由于其规模经济特征和溢出效应,在调整行政和经济政策的同时,政府通过政府控股、收购等方式,由政府控制这部分产业,将其作为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管理,由政府来提供这部分公共物品的服务。
4.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
污染治理是指当污染物已经排放到环境中并已产生外部不经济效应以后,通过采用污染治理技术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从而改善环境质量的一种方式。
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包括资该品、上游企业提供的各种中间品和劳动力,其关联产业主要是资该品和中间品的生产企业。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其上游企业(主要是环保机械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需求。但是,由于其产出的完全公共物品特性,有些环境问题涉及到整个流域甚至是全球环境问题,而且,污染治理的投资与运作费用较之污染控制要大得多,且产出的效费比很低,完全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
由于历史欠账多和经济发展快,中国的环境形势相当严峻,污染治理复杂、任务重,加上中国环保法律法规建设和环境保护技术的落后,经济实力较弱,中国环境面临继续恶化的危险。对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应采取以政府为主体的发展战略,加紧建立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实施政府直接管制措施,严厉打击和制约各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同时,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制定和执行环境规划的目标,落实规划的资金投入,并改进各种环保资金的管理办法,切实承担起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
由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应综合运用市场手段和政府力量,根据各类环保产业的特征分别制定发展战略和策略。特别要通过市场机制的建设,充分运用好各种投入少、见效快的经济手段,促进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和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减轻中国环境生态面临的压力。
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污染治理方面的需求量巨大,不少领域的需求达到千亿级别:如脱硫脱销单项工程投资约为1330亿元,尤其是脱硝需求;城镇污水处理约为4300亿元;垃圾处理约为2636亿元;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修复工程投资约为399亿元;重点流域水污染整治项目1385亿元;农村环保惠民工程约为739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需求将刺激环境保护设备业、治污服务业等产业长足发展。
另外,王金南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对农村环保工程方面的规划力度。
在王世汶看来,今后环保产业大体可以分为两大方向,一是延缓、阻止环境污染恶化的预防型,二是在污染和破坏已经造成之后,针对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型企业。他认为,污染治理型产业将在未来10年内达到顶峰,而资源循环和预防型的环境企业则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从事环境修复类的企业会成为一支主要的产业力量。
赵鹏高认为,环保产业的潜力非常巨大,尤其在污染治理方面。他说,“十二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管网和垃圾处理厂的数量较“十一五”期间均要翻番,目前我国仍有435个县城没有建设污水处理厂,1000个主要县城没有垃圾处理厂。在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国应突出重点,合理界定环保产业的范围,重视污染治理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淡化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行业,同时引导环保治污服务业发展。
 

国外环保产业发展状况

美国
美国环保产业呈现出成熟工业的特征:增长速度减缓、同行竞争激烈、客户需求多样、价格竞争激烈、利润减少、企业兼并频繁。美国的环保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有两种形式:一是历史上存在的公共基础设施企业,如提供饮用水、废水处理和废弃物管理企业;二是随着国内环保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而迅速崛起的企业,绝大多数是私人公司,主要从事污染控制、污染补救等业务。这种环保体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日本
日本在经历了经济发展导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并出现许多公害事件后,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日本政府也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并取得了成功。日本国环境厅对环保产业的分类见下表。
使环境负担降低的装置的开发与销售
对环境造成的负担较小的产品的开发与出售
环境服务业的开发及服务
有关强化公共设施的技术、设备及系统的开发与出售
a 公害防治装置
a 低公害车
a 环境评价
a 废弃物处理、出售
b 省能源装置及技术系统
b 废弃物的回收、资源化
b 废弃物处理、再生资源回收
b 省能源、省资源型系统
c 省资源型装置
c 家庭用省能源机器
c 土壤、地下水修复与净化
c 绿化、造林业
d 利用自然能源的发电系统
d 对环境的负担比较小的商品
d 环境管理、环境咨询
d 下水道
   
e 生态情报业
e 为确保拥有丰富自然环境的区域而服务的事业
   
f 金融
f 水域环境修复事业
     
g 其他
.当前,日本的环保产业已经进入市场机制引导下的自律发展阶段。近三十年以来,日本的环境政策、方针、环境法制、标准等环境措施不断加强,导致环境产业、绿色清洁消费等开始风靡。环境产业从特定的污染型产业转向全部的产业,从官方的需要转到民间的需要,从城市向各种地域辐射,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中国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环保机械设备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环境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服务等方面
美国
由三类组成。第一类包括分析服务、固体废弃物管理、危险废弃物管理、化学废弃物管理、修复/工业服务、咨询与工程;第二类包括水处理设备和化学药品、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与预防技术、废弃物管理设备、环境仪器仪表制造;第三类包括公共用水资源恢复、环境能源来源。
加拿大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供水与污水处理、土地管理与资源保护、环境健康与安全、绿色产品与服务、能源选择和能源保护。
德国
德国环境产业包括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设备生产厂家及提供相关商业服务的厂家。而废弃物管理、循环利用、污染土壤及危险废弃物处理、环境保护设备的咨询与维护均不作为环境产业组成部分。
意大利
以特定的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生产、设施和设备建设,包括工业和城市排放物的清除、大气污染排放物的减少、城市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土地开垦、噪声减少。
日本
生态企业被划分为六个分部门:环境保护、废弃物处置和循环利用、环境恢复、有利于环境的能源供给、有利于环境的产品(清洁产品)、有利于环境的生产过程。
Copyright      2017   伟德国际备用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9864号-1伟德国际1946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收缩
Baidu
sogou